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以廣泛性焦慮症(慢性焦慮症)和發作性驚恐狀態(急性焦​​慮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症,其焦慮並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本文引用 百度百科


一、症狀分類
焦慮症多發生於中青年群體中,誘發的因素主要與人的個性和環境有關。前者多見於那些內向、羞怯、過於神經質的人,後者常與激烈競爭、超負荷工作、長期腦力勞動、人際關係緊張等密切相關。亦有部分患者誘因不典型。臨床上醫師常把焦慮症分成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類。

(1)急性焦慮:主要表現為驚恐樣發作,在夜間睡夢中多發生,有瀕死的感覺。患者心臟劇烈地跳動,胸口憋悶,喉頭有堵塞感和呼吸困難。由驚恐引起的過度呼吸造成呼吸性鹼中毒(二氧化碳呼出過多導致血液偏鹼性),又會誘發四肢麻木、口周發麻、面色蒼白、腹部墜脹等,進一步加重患者的恐懼,使患者精神崩潰。這類患者就診時往往情緒激動、緊張不安,常給醫師一種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假象。一般急性焦慮發作持續幾分鐘或數小時,當發作過後或適當治療後,症狀可以緩解或消失。

(2)慢性焦慮:急性焦慮常在慢性焦慮的背景上產生,但更多患者主要表現為慢性焦慮的症狀。一般慢性焦慮的典型表現為五大症狀,即心慌、疲憊、神經質、氣急和胸痛。此外還有緊張、出冷汗、暈厥、噯氣、噁心、腹脹、便秘、陽痿、尿頻急等,有時很難與神經衰弱或其他專科疾病相區分,故需要醫師對病情有全面細緻的了解,以免誤診。有時候一些必要的輔助檢查有助於排除器質性疾病,像心電圖、X線胸片、消化道造影、胃鏡等可以幫助醫師查出疾病。不過,焦慮症的主觀症狀雖然嚴重,但客觀休徵卻是很輕或陰性。

急性焦慮症不但嚴重危害身心健康,而且伴隨著焦慮必然會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精力減退,思維混亂、理不出頭緒、靜不下心等,引起工作效率的明顯下降。嚴重的,還可能出現身體不適,例如手腳出汗、胸悶、動不動就想小便等。

急性焦慮症危害有:
  1.睡眠障礙:常與焦慮情緒伴發,或惡夢頻繁,或易驚醒。有的患者夜間鼾聲大作,醒後自感徹夜不寐,缺乏睡眠感。

  2.情緒焦慮:具有特徵性的是急性焦慮發作。患者突然感到心悸、心慌、喉部梗塞、呼吸困難、透不過了氣來、頭暈、無力,並伴有緊張、恐懼和瀕死感,或感到控制不了自己,即將精神失常,甚至驚叫、呼救。有的發病時呼吸迫促,呈過度換氣狀態,發作過後有的迅速恢復常態,有的則惴惴不安,擔心再發。反復發作者可數日。數週或數月一次。發作頻繁者可一日數次,以至患者不敢起床活動。

焦慮症病人,由於大腦皮質的內抑制下降,神經易興奮,睡眠時不易引起廣泛的抑制擴散,難以入睡或不夠深沉,容易驚醒或睡眠時間太短,或醒後又難以再睡。長期如此,勢必形成頑固性失眠。失眠後白天頭昏腦脹,精神萎靡,使學習、工作效率低下,病人深感痛苦。到了晚上又擔心失眠。從而,因焦慮而失眠,由失眠而焦慮,互為因果,反复影響,終為焦慮性失眠症。治療失眠性焦慮症,從臨床應用上看,如果是輕度患者,可適當服用安定類藥物進行控制,但切忌長期使用以免產生藥物依賴,讓病情進一步惡化。如失眠時間較長或較為嚴重的患者,臨床研究顯示,採用中西藥進行綜合治療,如採用安定類西藥與中藥製劑馬來眠進行聯合治療,可取得較為快速、理想的療效。另外,失眠引起的焦慮症患者應該培養起較好的生活習慣,如晚飯後多散步,平常多運動等等,這些對於症狀的恢復均有很好的幫助。

藥物治療
有些人認為藥物治療能幫助心情放鬆及調適生活壓力,日前主要的抗焦慮藥物有苯二氮昱類,包括勞拉西泮、安定、阿普唑倉和氯硝西泮。缺點為有時可導致困倦、易激、頭暈和依賴。雖然如此,近些年來它們已廣泛取代了巴比妥酸鹽。巴比妥酸鹽不僅明確有成癮的危險,而且對有自殺傾向的患者是一個威脅。另一類抗焦慮藥是丁螺環酮,其副作用比苯二氮曼類小,但肝腎疾患者禁用。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在使用前應向醫生諮詢。

焦慮症的心理治療
焦慮症比較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1)心理治療方法之解釋法,對未來的焦慮發作產生預期恐懼。如果患者能夠主動配合心理醫生,耐心傾聽醫生對疾病性質的解釋,有助於減輕心理負擔,預防焦慮症的發生。

(2)心理治療方法之放鬆法。患者可以通過學習和掌握呼吸調節、放鬆全身肌肉的方法來消除雜念。病人先把注意力集中於軀體的一部分(例如左手),盡量使這部分肌肉放鬆,直至產生溫熱感。然後轉移注意力到軀體另一部分(例如右手)。如此反複訓練,可使心情平靜,心跳規則,呼吸均勻,這對焦慮狀態性發作者有很好的效果。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在生物反饋治療儀的檢測下,進行放鬆訓練。

(3)心理治療方法之衝擊法,來改變病態行為。這種治療每次30-60分鐘,治療次數一般1-4次。

(4)心理治療方法之系統脫敏法,使能引起微弱焦慮的刺激在其面前重複出現,達到不能引起患者焦慮時,增加刺激的強度如法炮製,直至患者焦慮情緒完全消失為止。

(5)心理治療方法之催眠法(一種以經常的、持續的、無明顯對像或固定內容的緊張不安,或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問題過分擔憂或煩惱為特徵的焦慮症)。催眠師運用具有高度暗示性的催眠技術,來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和睡眠。

自我治療
患者不妨按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自我治療:自我反省有些神經性焦慮是由於患者對某些情緒體驗或慾望進行壓抑,壓抑到無意中去了,但它並沒有消失,仍潛伏於無意識中,因此便產生了病症。發病時你只知道痛苦焦慮,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種情況下,你必須進行自我反省,把潛意識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訴說出來。必要時可以發洩,發洩後症狀一般可消失。

對於焦慮性神經症的治療主要是以心理治療為主,當然也可以適當配合藥物進行綜合治療。患者不妨按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自我治療:

增加自信
自信是治愈神經性焦慮的必要前提。一些對自己沒有自信心的人,對自己完成和應付事物的能力是懷疑的,誇大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從而憂慮、緊張和恐懼。
因此,作為一個神經性焦慮症的患者,你必須首先自信,減少自卑感。應該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慮程度就會降低一點,恢復自信,也就是最終驅逐焦慮。

自我鬆弛
也就是從緊張情緒中解脫出來。比如:你在精神稍好的情況下,去想像種種可能的危險情景,讓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現。並重複出現,你慢慢便會想到任何危險情景或整個過​​程都不再體驗到焦慮。此時便算終止。

自我反省
有些神經性焦慮是由於患者對某些情緒體驗或慾望進行壓抑,壓抑到無意中去了,但它並沒有消失,仍潛伏於無意識中,因此便產生了病症。發病時你只知道痛苦焦慮,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種情況下,你必須進行自我反省,把潛意識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訴說出來。必要時可以發洩,發洩後症狀一般可消失。

自我刺激
焦慮性神經症患者發病後,腦中總是胡思亂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異常。此時,患者可採用自我刺激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在胡思亂想時,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書讀,或從事緊張的體力勞動,忘卻痛苦的事情。這樣就可以防止胡思亂想再產生其他病症,同時也可增強你的適應能力。

自我催眠
焦慮症患者大多數有睡眠障礙,很難入睡或突然從夢中驚醒,此時你可以進行自我暗示催眠。如:可以數數,或用手舉書本讀等促使自己入睡。
在自我採取以上方法的同時,還必須使用抗焦慮藥。常用的有安定、利眠寧等,可以口服也可以肌肉或靜脈注射。如果焦慮伴有抑鬱,服用多慮平、阿米替林等三環類抗抑鬱藥有良好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yu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